春风最和煦,挣得百花开
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 马名川
在工作岗位上与我相处时间最长的是我们的课题负责人刘龙龙老师,生活中他平易近人,作风正派,工作中他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作为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育种技术与方法岗位专家,他总是能够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廉洁自律,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科研诚信,始终把科研和为产业服务当作第一要务,在思想政治和科研方面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
刘龙龙老师主要从事燕麦荞麦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利用创新、新品种选育及推广示范研究。对于工作,他事无巨细、认真负责,最早到单位,最晚离开单位的人是他;周末几乎不休息,经常加班的人是他;合署改革后单位有了寒假,依然一直工作到除夕前一天,正月初七初八就开始到单位工作的还是他。他关注每一粒燕麦种子的筛选、播种、出苗、拔节、抽穗、孕穗、成熟、收获;一年四季他辗转于东阳、岢岚、海南等各个试验基地,调查、授粉、取样、选穗;他常年扎根晋西北贫困山区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推广示范、企业帮扶、培训指导。
参加工作以来,他十几年如一日,不怕风吹日晒,扎根贫困山区,在阳高、岢岚试验基地配置杂交组合,观察、选择育种后代材料,组织优异品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燕麦杂交一般开始于7月中旬,持续一个月左右,散粉时期集中在中午1点前后,为了能多配组合,提高组合成活率,他就一直吃住在基地,上午去雄,中午授粉,4点以后调查育种后代材料。中秋节总是与收获的季节相遇,为了尽快完成收获,他常常为工作舍小家,有时也会受到妻子的埋怨和不理解,他常说,一年的辛苦就在这几天的收获里,收获一定得及时,不能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育种与生产实际紧密相关,最忌空想空谈,闭门造车。刘龙龙老师始终牢记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职责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山西燕麦产业的发展。他一直扎根晋西北贫困山区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时刻关注世界前沿研究,经常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学术交流会,低姿态、严要求、高效率地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深耕不辍,笃行致远!十几年的苦心孤诣,一个个骄人的科研成果,刘老师如数家珍:品燕1号于2009年通过山西省认定,在我省的累计推广面积一百万余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6亿元,于2014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品燕2号于2012年通过山西省认定,被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推荐为2019年、2020山西省主导品种,在省内外累计推广近百万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近亿元,于2021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品燕4号于2015年通过山西省认定,被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推荐为2019年、2020山西省主导品种;品燕6号于2021年通过山西省认定,由于其籽粒适宜加工燕麦米,该品种目前已被宁武县康佳燕麦粮食加工有限公司作为燕麦米加工专用品种进行应用。通过新品种选育引进和新技术集成应用,累计示范推广燕麦荞麦新品种230余万亩,带动种植户增收35117.5万元,培训种植户38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免费发放种子7万余斤;与山阴县朔煤古城食品有限公司、静乐县北麦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灵丘县大山食品有限公司、宁武县康佳燕麦粮食加工有限公司、朔州市木森农牧有限公司、岢岚县农聚源小杂粮生产专业合作社、朔州市利民镇香草帽种植专业合作社、神池县烈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企业紧密合作,在品种选择、基地选择、栽培技术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协助企业建设原料生产基地8个,帮助企业提高原料质量,同时带动基地农户标准化种植,形成科研+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在企业提高效益的同时,反哺当地种植户,提高农户种植燕麦荞麦收益,推动我省燕麦荞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和种植户的脱贫致富。与国内主要燕麦荞麦研究团队保持紧密合作,开展了燕麦荞麦育种技术创新研究,改进了燕麦皮裸杂交技术,使杂交育种效率提高了1倍以上;合作创新和改进了利用燕麦核不育杂交育种技术;合作创新和改进了苦荞杂交技术,使我省苦荞育种从系统选育阶段进入杂交育种阶段;合作构建了苦荞遗传转化体系,为苦荞分子育种奠定基础。开展了燕麦荞麦种质创新,创新出圆粒、矮杆、大粒、高蛋白等优异燕麦新种质和矮杆、高光效、大粒、薄壳等苦荞新种质,并提供给育种家利用。合作开展高黄酮、矮杆、薄壳、高光效等重要性状的基因挖掘工作,为苦荞分子高效育种提供基础。参加工作以来,主持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等各级项目9项;认定燕麦荞麦新品种8个;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4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性新专利3项;制定山西省地方标准6项。
春风最和煦,挣得百花开。日常生活中刘老师关心同事、谦和宽容、严于律己。记得有一年,年底单位封账,无法按时给临时聘用人员发工资,为了让临聘人员安心过年,刘老师拿出自己的工资给她们发了工资;单位同事家里有红白事,刘老师总是能在第一时间赶到同事家里尽力帮忙。2019年6月刘老师被聘为山西农业大学作物学学科硕士生导师后,直接指导硕士研究生5名,参与指导硕士研究生1名,并为多名研究生提供科研材料和试验基地。在生活上给予学生如春风细雨般的关爱,经常同学生一起座谈,主动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在学习上,他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系统性、创新性以及独立性,鼓励学生去做自己感兴趣的科研,要求学生针对选题查阅资料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学生一起进行田间试验设计、种植、调查和数据处理,耐心解决学生试验中遇到的问题。
刘龙龙老师常跟我们说,国家信任我们,把燕麦荞麦产业体系的一个岗位交到我们手中,我们就该尽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科研经费要预算好再花,要紧着花,要往刀刃上花,花了钱就要拿出工作成效,花了钱就要拿出像样的成果,不能对科研经费动一点儿歪脑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田间的机械坏了,为了不耽误播种和收获的进程,他多次自费修理过;下乡企业帮扶工作中,他婉拒企业的宴请和礼品,他说,我们到企业是传经送宝的,不是吃喝收礼的。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最重要的廉洁作风就体现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坚持科研经费的政策性原则、计划性原则和节约型原则,刘老师用他的实际行动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不仅是我们科研业务上的领头人,更是优良传统作风的传播人,身边的榜样就是进步的力量,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秉承传统,廉洁自律,永葆科研环境清风拂面,廉洁润心。